DEI 中文意思是「多元共融」,來自英文 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的縮寫。這三個核心概念,不僅是國際職場文化的潮流,更是提升企業競爭力、落實社會責任的重要策略。在台灣,越來越多企業設置 DEI 部門、制定 DEI 政策,並舉辦多元共融活動,來營造更公平與包容的工作環境。但同時,DEI 也面臨實務挑戰與爭議,如何落實而不淪為口號,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本次匯續就將DEI做個重點整理提供給你。

目錄
Toggle什麼是 DEI?多元共融的核心精神
多元共融,可分為以下三個要素:
- Diversity(多元):重視員工的差異性,包括性別、年齡、種族、文化、語言、宗教信仰、性取向、專業背景等。
- Equity(公平):不同於「平等」(Equality),公平強調因應不同需求,提供合適的支持與資源。例如職場女性的育嬰假安排、障礙者的無障礙設施。
- Inclusion(共融):強調尊重與接納差異,創造所有人都能自由表達、充分參與的環境。
DEI 政策強調,不只是組成一個多元化的團隊,而是要讓每一位成員都有發聲與被尊重的權利。
為何 DEI 對企業重要?
- 提升創新力:多元背景的員工能帶來不同觀點,促進創新思維。
- 強化企業品牌:支持 DEI 的公司,更容易吸引年輕世代與國際人才。現在台灣人口高齡化,透過數據分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意的不再是薪水而是職場文化,若公司及早計畫DEI政策,可在未來優先爭取年經族群,高齡族群也同等可獲得公平待遇,創造職場優勢。
- 符合法規與國際趨勢:跨國企業供應鏈要求供應商遵守 DEI 原則,台灣企業若要拓展國際市場,必須跟進。
- 改善員工職場感受:共融環境能降低員工流動率,提升滿意度與生產力。
DEI 中文與國際脈絡比較表
項目 | DEI (台灣) | 國際趨勢(歐美、日韓) |
多元 Diversity | 強調性別與文化多樣性 | 強調種族、移民背景與 LGBTQ+ 族群 |
公平 Equity | 聚焦於性別平權、職涯支持 | 包含薪資透明、制度性補償 |
共融 Inclusion | 注重友善環境與員工意見參與 | 更重視制度層面的參與機會 |
DEI 部門 | 多由人資或品牌部門延伸 | 設立獨立 Chief Diversity Officer |
多元共融活動 | 性別平權講座、文化節慶活動 | 制度性職涯輔導、強制培訓計畫 |
DEI 在台灣的發展現況
- DEI 部門設立:台灣大型科技公司與外商,已開始成立專責 DEI 部門,負責規劃政策與推動活動。
- DEI 公司案例:如台積電重視女性人才培育,友達光電以「以人為本」推動共融文化。
- 政府倡議:行政院及勞動部持續推動性別平等、身心障礙者就業計畫,間接推進 DEI 發展。
- 挑戰:台灣社會對於 LGBTQ+、外籍移工等議題仍有敏感與保守面,導致 DEI 推動速度不如歐美。
常見 DEI 政策內容
- 訂定企業《多元、平等與共融政策》
- 建立公平晉升與薪酬制度
- 設計無障礙工作環境與彈性制度
- 舉辦 DEI 培訓課程、論壇與工作坊
- 推動性別友善、跨文化交流的多元共融活動
這些措施不僅能改善企業內部文化,也有助於對外展示品牌價值。
DEI 爭議與質疑
雖然 DEI 被廣泛倡議,但也存在以下爭議:
- 形式大於實質:部分企業僅將 DEI 當作行銷口號,缺乏實際政策支持。
- 資源分配不均:公平政策可能造成部分員工認為「被犧牲」。
- 文化衝突:在台灣,DEI 推動時常遇到社會文化上的保守與抗拒。
- 績效衡量困難:無法全面性量化 DEI 成效,是企業常遇到的挑戰。
因此,DEI 的落實需要結合透明制度與持續追蹤,才能避免爭議。
台灣企業推動 DEI 的建議
- 由高層帶頭:CEO 與主管公開支持,能提高信任度。
- 設立專責 DEI 部門:確保資源與責任到位,而非僅由人資兼任。
- 舉辦多元共融活動:如國際文化日、女性職涯論壇、LGBTQ+ 友善工作坊。
- 數據化管理:建立 KPI,如員工多元比例、薪資透明度、培訓參與率。
- 持續教育與培訓:避免 DEI 停留在一次性活動,而是成為組織文化。
DEI 的未來趨勢
- 與 ESG 結合:DEI 已被納入 ESG「社會責任」指標,成為投資人與利害關係人重視的項目。
- AI 與數據應用:透過數據監測招聘與薪酬,減少制度性歧視。
- 全球化影響:跨國企業要求供應鏈遵循 DEI 政策,台灣企業勢必要跟上。
- Z 世代期待:年輕世代重視價值觀契合,會傾向選擇支持 DEI 的公司就職。
結論
DEI 的核心是「多元共融」,透過 DEI 政策與多元共融活動,企業不僅能打造公平、友善的職場文化,也能提升品牌競爭力。然而,DEI 爭議提醒我們,若缺乏制度與行動,它容易淪為口號。在台灣,DEI 部門與 DEI 公司仍處於成長階段,但未來必將與 ESG 發展緊密結合,成為國際市場的新門票。
企業若能真正落實多元、公平與共融,不僅能帶來人才紅利,也能為品牌創造長期價值。
👉 在這過程中,匯續永續可以成為企業的最佳後盾:
- 我們能協助企業舉辦 DEI 教育訓練與工作坊,讓員工從理念到實務都能掌握。
- 也能協助企業 盤查 DEI 的現況,找出落實的強項與待改善之處,並提供進步方向。
讓 DEI 不只是政策文件上的名詞,而是能真正融入日常營運、文化與品牌價值的推進力量。
常見問答
1. 什麼是 DEI 中文的意思?
DEI 是 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Inclusion(共融) 的縮寫,中文常翻譯為「多元共融」。它代表在職場上尊重差異、提供公平資源,並營造讓每位員工都能被接納與發聲的環境。
2. DEI 政策包含哪些內容?
常見的 DEI 政策包含:
- 訂定多元與共融願景
- 建立公平晉升與薪酬制度
- 性別友善與跨文化支持措施
- 提供多元共融活動(如培訓、文化交流日)
- 建立申訴與反歧視制度
3. 為什麼企業需要 DEI 部門?
DEI 部門能專責規劃政策、監測執行情況,並舉辦培訓與活動。它確保多元共融不僅是口號,而是有制度支持的長期策略。
[ 補充 ]
DEI部門是企業高層與員工之間的橋樑:
是幫公司理解員工→減少盲點
是幫員工理解公司→減少誤解
是讓制度與文化之間接得起來一真正落地。
DEI部門的人要避免「以偏概全」。有些員工喜歡獨立工作,有些喜歡團隊討論;有些人喜歡固定時間,有些人需要彈性。偏好不代表所有人都一樣。但這也可能因為不同國家本質的文化(教育背景、知識水准、道德水平等)而有所偏見。
4. DEI 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如何?
台灣的 DEI 多由科技業與外商公司帶頭推動,常見在 性別平權、文化交流、員工關懷 方面。政府也有相關政策推進,但在種族與 LGBTQ+ 等議題上,推動速度仍不如歐美。
[ 補充 ]
業界範例參考:
CTIMES-
104職場立-
https://blog.104.com.tw/3-benefits-of-dei
美光科技發表第五份年度多元、平等與共融(DEI)報告 —《我們是美光》(We are Micron),以彰顯其六項 DEI 承諾的進展和成就。
在台灣,美光的女性員工比例超過 33%,高於美光整體和產業的平均標準,且女性於技術職上的比例亦持續增長,截至 2022 會計年度,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技術職同仁是女性。
美光將全球員工薪酬平等的目標擴及至所有弱勢族群,實現美國退伍軍人、黑人、西班牙裔/拉丁裔員工及全球各性別與身心障礙員工的基本薪資、獎金和股票獎勵平等。
5. 多元共融意思和傳統「平等」有什麼不同?
「平等」(Equality)強調人人待遇相同,但「公平」(Equity)則注重根據個別需求給予適當資源。例如為育兒女性提供彈性工時,這就是公平而非單純的平等。
6. 推動 DEI 對公司有什麼好處?
- 增加創新力,來自多元背景的員工能提供不同觀點
- 提升雇主品牌,吸引更多人才
- 降低員工流動率,提高滿意度
- 符合國際供應鏈對 DEI 的要求
7. DEI 爭議有哪些?
- 形式化:僅當作行銷口號,缺乏實質行動
- 資源分配問題:部分員工覺得政策偏向特定族群
- 文化衝突:在台灣,涉及性別或族群議題可能遭遇保守反對
8. 企業該如何避免 DEI 流於形式?
- 高層公開承諾並帶頭實踐
- 制定明確的 DEI 政策與量化 KPI
- 定期舉辦培訓與活動
- 蒐集員工意見並持續改善
9. 有哪些多元共融活動可以推動?
- 國際文化日(展現不同文化特色)
- 女性職涯論壇
- LGBTQ+ 友善工作坊
- 無障礙設計培訓
- 跨部門共融團隊建設活動
10. DEI 與 ESG 的關係是什麼?
DEI 屬於 ESG 中的「社會責任(S)」 指標之一。企業落實 DEI,不僅能改善內部文化,也能提升 ESG 評比表現,進一步增加投資人與國際客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