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由G20旗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5年成立,2017年6月正式發布《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該框架被視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氣候資訊揭露準則,幫助企業系統化辨識 TCFD轉型風險 與 TCFD實體風險,並以透明方式向投資人、監管機關與利害關係人揭露。其核心精神圍繞 治理(Governance)、策略(Strategy)、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指標與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 四大要素,形成國際間最廣泛使用的揭露架構。

目錄
Toggle一、治理(Governance):企業決策核心的永續承諾
治理層面聚焦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如何監督與管理氣候相關議題,確保氣候風險融納入公司治理架構。
- 董事會角色:董事會需監督氣候風險議題,定期審視 TCFD報告書 所揭露的策略、進展與目標。
- 管理層責任:高階主管需確保營運決策與日常管理納入氣候考量,並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將相關成果回報給董事會。
- 揭露重點:在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中,企業需明確揭示董事會與管理階層的分工,讓外部投資人清楚了解企業治理強度。
案例觀察:像華碩、中華電信等企業,都已將TCFD納入公司治理流程,透過風險矩陣與定期簡報報告,讓董事會直接參與決策。
二、策略(Strategy):長期韌性與商業模式調整
策略要素著重企業如何在不同氣候情境下保持競爭力。重點在於揭露 氣候變遷對業務、策略與財務規劃的影響。
- 短、中、長期影響:需說明氣候風險與機會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影響(短期 1–3 年、中期 3–10 年、長期 10 年以上)。
- 情境分析:模擬不同暖化情境(如RCPs排放路徑)對營運造成的影響。
- 轉型風險與機會:揭露 TCFD轉型風險(如政策法規、技術變革、碳定價)與潛在機會(如綠能投資、新市場)。
補充:在TCFD指引中,策略揭露能幫助投資人判斷企業是否具備氣候韌性,避免「短視近利」的決策風險。
三、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系統化的風險辨識與應對
風險管理要素關注企業如何鑑別、評估並管理氣候風險,並將其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架構。
- 風險分類:
- TCFD轉型風險:政策、法規、技術與市場轉變所導致的挑戰,例如碳稅、綠色技術替代。
- TCFD實體風險:氣候事件造成的物理性影響,如颱風、洪水、乾旱、極端高溫。
- TCFD轉型風險:政策、法規、技術與市場轉變所導致的挑戰,例如碳稅、綠色技術替代。
- 流程透明:需揭露風險識別、評估與管理的流程,並說明如何融入企業既有風險管理體系。
- 優先排序:利用風險矩陣,根據發生頻率與影響程度,決定哪些風險最需立即管理。
真實做法:台灣部分電子業已建立氣候風險資料庫,將風險熱點與供應鏈管理結合,並納入 TCFD報告書 進行公開揭露。
四、指標與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量化追蹤與績效檢核
最後一個核心要素強調透過數據與目標,讓利害關係人能追蹤企業進展。
- 指標(Metrics):包含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二、三)、能源使用、水資源管理等。
- 目標(Targets):企業應設定具體減碳或再生能源使用目標,並揭露達成進度。
- 一致性:數據應與 TCFD建議披露 以及其他國際準則(如ISSB、GRI)保持一致,提升比較性。
實務建議:企業可參考 TCFD中文指引,以科學基礎目標(SBTi)作為目標設定依據,讓永續承諾更具可信度。
五、轉型風險 vs 實體風險:企業必須同時面對的挑戰
為了幫你快速理解,以下是匯續整理 TCFD轉型風險 與 TCFD實體風險 的比較表格:
風險類型 | 定義 | 常見範例 | 潛在影響 |
TCFD轉型風險 | 為達成低碳經濟,企業面臨的政策、法律、技術、與市場變化 | 碳稅、碳關稅、再生能源轉型、法規收緊 | 成本增加、投資回收期延長、市場份額被取代 |
TCFD實體風險 | 氣候變遷直接造成的物理影響,短期或長期皆可能發生 | 極端氣候(洪水、乾旱)、海平面上升、颱風強度加劇 | 供應鏈中斷、營運受損、保險成本上升 |
此比較表能幫助投資人與企業利害關係人快速判斷風險類別與潛在影響,並理解企業如何揭露與應對。
六、TCFD四大核心要素的揭露價值
TCFD不僅是一份揭露建議,更是企業提升氣候韌性與投資透明度的工具。其價值體現在:
- 投資人信心提升:完整的 TCFD報告書 能強化投資人對企業長期穩定性的信任。
- 符合監管趨勢:金管會已要求台灣大型上市櫃公司逐步納入TCFD揭露,未來更成常態化。
- 跨國競爭力:國際供應鏈高度重視 TCFD建議揭露,能有效降低被淘汰風險。
- 內部決策支持:藉由 TCFD指引,企業可更有效率地分配資源,避免氣候相關損失。
七、結論:TCFD四大核心要素是企業邁向淨零的重要基石
TCFD的四大核心要素──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不僅是資訊揭露的框架,更是幫助企業建構「面對氣候挑戰的長期韌性」的重要指南。
台灣企業若能善用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並落實在 TCFD報告書 中,不僅能清楚揭露 TCFD轉型風險 與 TCFD實體風險,還能讓國際投資人、供應鏈夥伴及利害關係人快速掌握企業的永續進程。
換句話說,TCFD揭露不再是單純的合規要求,而是強化企業品牌、提升投資人信心、並推動永續競爭力的關鍵。匯續永續更能協助企業導入TCFD架構,從策略盤點、風險辨識到報告書撰寫,提供專業培訓與顧問服務,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TCFD四大核心要素常見問答(FAQ)
Q1:TCFD四大核心要素是什麼?
A1:TCFD四大核心要素包含治理(Governance)、策略(Strategy)、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指標與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這四大面向協助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資訊,讓投資人與利害關係人快速掌握風險與機會。
Q2:TCFD轉型風險與TCFD實體風險有什麼差別?
A2:TCFD轉型風險是因低碳經濟轉型帶來的政策、法律、技術與市場挑戰,例如碳稅或碳關稅;TCFD實體風險則是氣候事件直接造成的損失,如洪水、乾旱或颱風。
Q3:為什麼企業需要依據TCFD指引進行揭露?
A3:依據TCFD指引揭露,可以提升資訊透明度,符合投資人與監管機關要求,降低漂綠風險,並加強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
Q4:TCFD建議披露有哪些重點?
A4:TCFD建議披露強調四大核心要素下的11個揭露項目,例如董事會如何監督氣候風險、策略如何應對不同情境、如何將風險管理融入公司流程,以及具體的減碳指標與目標。
Q5: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繁體中文版在哪裡可以找到?
A5: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繁體中文版可在金管會、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或部分企業永續官網下載,提供台灣企業更容易理解與執行的版本。
Q6:撰寫TCFD報告書需要包含哪些內容?
A6:TCFD報告書應包含四大核心要素的揭露內容,並結合企業本身的情境分析、風險矩陣、數據指標與目標追蹤,以清楚呈現企業的永續策略與氣候韌性。
Q7:台灣企業需要強制遵循TCFD嗎?
A7:目前金管會已規劃分階段要求上市櫃公司遵循TCFD揭露規範,特別是大型企業與高碳排產業,未來將逐步擴及所有上市櫃公司。
Q8:TCFD中文版本與國際英文版有差異嗎?
A8:TCFD中文版本是官方授權的翻譯,內容與國際英文版一致,僅針對台灣用語做在地化調整,企業可直接使用中文版本進行落地應用。
Q9:企業如何將TCFD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納入日常決策?
A9:企業可透過風險矩陣、情境分析、跨部門溝通機制,將氣候風險融入公司治理與營運計畫,並在年度永續報告或TCFD報告書中公開揭露。
Q10:未來TCFD揭露對企業有什麼長期效益?
A10:落實TCFD揭露可提升投資人信任度、符合監管要求、降低營運中斷風險,並幫助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展現永續韌性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