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產品開發與永續行銷策略中,若能納入碳足跡、環保包裝、循環材料、減少浪費等元素,不僅能回應消費者對環境責任的期待,也能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本周匯續整理了幾個真實的永續行銷案例,深入探討國際與台灣品牌如何運用 ESG(環境、社會、治理)行動,結合行銷策略,讓品牌價值與永續承諾雙贏。

目錄
Toggle永續行銷的核心價值
永續行銷不只是「把產品賣出去」,更強調產品背後對社會與環境的正向影響。當品牌能在以下三個層面展現行動,就能形成長期的品牌信任感:
- 環境責任:減少碳排放、使用再生能源、導入環保材料、製程。
- 社會責任:推動公平貿易、友善勞動條件、地方創生、DEI多元共融。
- 治理透明:透過公開 ESG 報告、揭露供應鏈資訊,提升可信度。
這些行動一旦被包裝進行銷策略中,不僅能創造差異化,更能讓消費者「買的是價值,不只是商品」。
國際品牌的永續行銷案例
1. Zara:快時尚中的永續承諾
Zara 的母公司 Inditex 承諾在 2025 年全面使用 100% 永續布料(包含棉花、亞麻、聚酯纖維),並推動回收機制。這是快時尚品牌在面對「高汙染產業」批評下的積極轉型,透過大規模的永續宣示,成功營造永續品牌形象。
2. IKEA:循環經濟的模範生
IKEA 的「Buy Back」計畫,回購二手家具再銷售,讓循環經濟成為行銷賣點。同時 IKEA 承諾 2030年前將排放量減半,並最遲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在全球據點導入再生電、停售一次性電池。這種結合產品與消費者互動的策略,讓 IKEA 成為家居產業的永續典範。
3. Patagonia:《不要買這件夾克》
Patagonia 在 2011 年的廣告文案 「Don’t Buy This Jacket」 成為永續行銷經典。它鼓勵消費者理性購買、延長產品使用壽命,雖然看似「勸退」,卻反而吸引更多消費者支持,因為品牌展現了真誠的環境價值。
4. LEGO:減塑革命
LEGO 承諾在 2030 年前全面使用永續材料製造積木,並在 2050 年前讓所有包裝實現回收。這不僅符合兒童教育市場對「環境教育」的期待,也讓品牌與新一代家長產生情感連結。
5. Shell:能源巨頭的永續轉型
殼牌(Shell)將「永續能源解決方案」納入行銷策略,並在2050年前成為淨零排放能源企業,透過數位行銷強調氫能、再生能源等未來願景,試圖翻轉石化能源的負面形象。這案例顯示,即便是傳統高排放產業,也能透過行銷語言重新塑造定位。
台灣品牌的永續行銷案例
1. FYNE:循環時尚的「傻瓜計畫」
台灣永續時尚品牌 FYNE,使用 100% 回收 PET 製作衣物,從面料到鈕扣皆可再利用。其「傻瓜計畫」更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邀請民眾將舊衣回收再製,形成完整的循環經濟模式,展現出「消費者共創永續」的行銷魅力。
2. 茶籽堂:以土地為本的品牌故事
茶籽堂以台灣植物為基礎,推動「全循環計畫」,從原料取得到產品回收都對土地友善。品牌不只賣清潔用品,更透過永續故事行銷台灣文化,讓消費者感受到「購買就是參與永續」。
3. 綠藤生機:空瓶回收計畫
綠藤生機推出的「空瓶回收計畫」,鼓勵消費者將保養品空瓶帶回門市回收,並提供折抵優惠。這種結合消費行為與永續意識的行銷方式,不僅提升回購率,也加深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連結。
4. HOLA REAL 系列:家居永續標準
HOLA 推出自有品牌 REAL 系列,以「零 PVC、零負擔」為標準,並承諾 2030 年達成 五成商品符合 5R 原則(Reduce、Reuse、Recycle、Replace、Refuse)。透過標章與明確承諾,讓消費者能直觀理解永續價值。
5. 大江生醫:醫療保健的淨零目標
大江生醫承諾在 2040 年達到淨零排放,並在 2030 年前 100% 使用再生能源。該品牌不僅透過 ESG 報告公開進展,也在行銷中強調「健康 × 永續」的雙重價值。
永續行銷案例比較表
以下整理國際與台灣品牌的代表性案例,便於讀者快速理解差異:
品牌/產業 | 永續行銷策略 | 特色與成效 |
---|---|---|
Zara(快時尚) | 2025 年全面永續布料 | 修正快時尚爭議,重塑品牌信任感 |
IKEA(家居) | 二手家具回購計畫、100%再生材料 | 消費者互動+循環經濟領導者 |
Patagonia(戶外) | 「不要買這件夾克」廣告 | 誠懇反思行銷,強化忠誠社群 |
LEGO(玩具) | 2030 全面永續積木、回收包裝 | 建立與家長、教育市場的共鳴 |
Shell(能源) | 氫能與再生能源的數位行銷 | 能源轉型形象塑造 |
FYNE(時尚) | 100% 回收 PET+便利商店回收合作 | 創新循環時尚模式,提升參與度 |
茶籽堂(清潔) | 全循環計畫、台灣植物文化故事 | 產品×文化行銷,深化地方創生 |
綠藤生機(保養) | 空瓶回收折抵 | 提升回購率,培養永續消費習慣 |
HOLA REAL(家居) | 零PVC標準、5R 承諾 | 明確標章,強化消費者購買信心 |
大江生醫(醫療) | 2040 淨零+2030 再生能源承諾 | 健康與永續並行,塑造專業形象 |
為何永續行銷能提升品牌價值?
- 增加消費者信任感
當品牌提出具體的永續行動,能降低「漂綠」(Greenwashing)的質疑,並讓消費者願意支持。 - 符合國際趨勢
ESG 已成為國際供應鏈的共同語言,永續行銷不僅是形象,更是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的門票。 - 創造差異化競爭力
在產品同質化的市場,品牌若能用「永續故事」與「消費者價值觀」連結,便能脫穎而出。
永續行銷的未來方向
- 數據驅動:企業應以碳排數據、能源使用率、回收率等量化指標,作為行銷背書。
- 社群參與:透過 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等平台分享永續成果,讓消費者參與其中。
- 跨界合作:便利商店、地方創生團體、NGO 都是品牌永續行銷的潛在夥伴。
結論:永續行銷不是口號,而是品牌 DNA
從 Zara 到 FYNE,從 IKEA 到茶籽堂,這些案例顯示 永續行銷例子 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未來,品牌若能將 永續 行銷真正內化為經營策略的一部分,不僅能贏得市場,更能贏得社會信任。
👉 若想進一步了解如何將永續趨勢結合到企業本身的價值,成為市場優勢,歡迎報名 10/21 的匯續免費線上課程:《永續新潮流 ‧ 玩轉企業品牌形象》。本課程將深入解析最新 國際 ESG 標準、台灣政策趨勢,並帶你掌握 永續行銷五大核心策略(影片、文案、活動、社群、影響力報告),讓企業的永續作為不僅做得到,還能真正被市場看見!

想了解更多&報名資訊,請點我→https://sustainboy.pse.is/匯續講堂_永續品牌
永續品牌與行銷常見問答(FAQ)
Q1:什麼是永續行銷?
A:永續行銷指的是企業在推廣產品或服務時,不只關注銷售成果,更強調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正面影響。例如,減少碳排放、採用環保材質、公開供應鏈資訊,讓消費者「買的是價值,而不只是商品」。
Q2:永續行銷與一般行銷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A:一般行銷聚焦於「銷售與品牌曝光」,永續行銷則同時納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治理透明度。這能讓品牌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獲得長期信任。
Q3:為什麼永續行銷能提升品牌價值?
A:因為消費者愈來愈重視環境責任與社會價值。當品牌提出具體的永續承諾並透明揭露,能降低漂綠疑慮,建立信任感,進而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Q4:有哪些國際品牌成功導入永續行銷?
A:Zara 承諾 2025 年全面使用永續布料;IKEA 推出二手家具回購「Buy Back」計畫;Patagonia 以《Don’t Buy This Jacket》廣告引發反思;LEGO 投入減塑革命;Shell 透過再生能源行銷翻轉能源形象。
Q5:台灣品牌的永續行銷例子有哪些?
A:FYNE 的「傻瓜計畫」回收舊衣;茶籽堂透過全循環計畫結合台灣土地文化;綠藤生機推動空瓶回收;HOLA REAL 系列強調 5R 原則;大江生醫承諾 2040 淨零與再生能源轉型。
Q6:永續行銷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A:研究顯示,當品牌展現真誠且具體的永續行動時,消費者更願意支持並成為忠實客戶。例如 Patagonia 的廣告雖勸消費者「不要買」,卻反而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與購買意願。
Q7:永續行銷是否等同於漂綠(Greenwashing)?
A:不是。漂綠是空有口號卻缺乏實質作為,永續行銷則強調 真實承諾+透明揭露,並以 ESG 報告與數據作為行銷背書。
Q8:中小企業如何開始永續行銷?
A:可從小規模行動切入,例如導入環保包裝、推動回收計畫、在社群媒體分享永續進展,並逐步與 NGO、便利商店、地方創生團體跨界合作,擴大影響力。
Q9:永續行銷的未來趨勢是什麼?
A:三大方向包括:
- 數據驅動(以碳排數據、回收率等量化指標佐證)。
- 社群參與(透過 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與消費者互動)。
- 跨界合作(與異業或 NGO 共同推廣永續行動)。
Q10:企業要如何讓永續行銷「被看見」?
A:除了執行 ESG 行動,更要善用影片、文案、活動、社群經營與影響力報告,把永續成果傳達給大眾。唯有「做得到」又「被看見」,才能真正成為市場優勢。